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发件人: Transmissome <yrao@pku.edu.cn>
日期: Thursday, January 21, 2021 at 10:25 PM
至: Gang Pei <gpei@sibs.ac.cn>
抄送: <oy@itp.ac.cn>, <mgzhai@mail.iggcas.ac.cn>
主题: 正式举报林-裴 (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
 
裴钢主任
欧阳钟灿、翟明国副主任 
丁汉等委员
 
兹正式、公开举报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裴钢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
 
这篇文章于199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Ling K, Wang P, Zhao J, Wu Y-L, Cheng Z-J, Wu, G-X, Hu W, Ma L and Pei G (1999) Five 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sufficient f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6:7922-7927.
 
以下简称该文为“林-裴 (1999)”。
 
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公认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七重跨膜蛋白。几百个GPCRs都是这样的。1999年全世界科学界是这样公认的,2021年全世界科学界还是这样公认的。这二十一年来,全世界全部教科书没有一本因为 “林-裴 (1999)”论文而改变共识。
 
具体被批评的是, “林-裴 (1999)”论文在图3、4、5中显示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可以只要五重跨膜就能够起功能。对于全世界的共识(七重跨膜起功能)来说,这一发现,如果是正确的,是非常大的突破。因此不可能没有人试图重复。
 
对于一个重要突破是否能够重复,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在“林-裴 (1999)”论文发表21年·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了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也就是证明了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只要五重跨膜就能起功能作用。
 
其中,裴钢实验室就没有发表重复自己工作的论文。
 
在2020年12月4日上午上海徐汇区的一个法庭上,裴钢承认,他实验室还有第二篇文章,证明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可以只要三重跨膜、一次跨膜就能够起功能。这一承认可以通过法庭录像证明。
 
如果CXCR4和CCR5可以不用七重跨膜,只要三重或一次跨膜就起作用,这是生物学界的天方夜谭。事实上,在我当年指出他实验室结果不能之后,裴钢自己也不敢相信,从而不敢发表所谓第二篇论文。他现在在法庭上声称不记得我告诉他我实验室重复了他实验室的工作,那么怎么解释我会知道他有第二篇、没有发表的文章?
 
在2020年12月4日法庭上,因为我指出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重复他实验室1999年的结果,裴钢用这篇没有发表的文章作为有人重复了的“林-裴 (1999)”的证据。
 
那么现在就容易验证裴钢是否撒谎:如果他相信第二篇文章,里面既验证了五重跨膜的CXCR4和CCR5能起功能,又发现了CXCR4和CCR5三重跨膜和一次跨膜就能起功能,那么他应该发表这篇论文,而不是不敢发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就是他主编的英文杂志,现在还有1999年没有的PLoS One等不用同行评审的杂志,也很容易发表。他应该发表出来。
 
裴钢如果大大方方把第二篇文章公布于众,我也认为他真相信他的实验室没有人造假。如果裴钢不敢发表他本人已经当庭承认的第二篇文章,有理由推测他自己就怀疑自己实验室有人造假。
 
如果裴钢继续坚持自己实验室的论文没有学术不端,不用听信裴钢或我个人任何一方的意见,按照国际金标准,非常简单:重复实验,如果能够验证就可以还裴钢实验室一个清白。
 
中国科学院道德委员会,不用采信任何个人观点看法,应该请第三方重复“林-裴 (1999)”论文。
 
如果“林-裴 (1999)”论文的结果可以被中国科学院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的第三方严格重复,那么饶毅就应该公开道歉。
 
如果“林-裴 (1999)”论文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按国际惯例,由裴钢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撤销论文。
 
澄清GPCR到底是七重跨膜还是五重跨膜、三重跨膜、一次跨膜起功能作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对教育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生有普遍意义。所有教科书,包括所有中文教科书的标准内容认为GPCRs是七重跨膜起作用。如果裴钢坚持错误,那么就导致中国所有老师在教这一部分内容时的难堪:是按世界标准继续教七重跨膜,还是按中国裴钢一个实验室、“林-裴 (1999)”一篇论文教学生说GPCR是五重跨膜。
 
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饶毅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晚10:25分
 

发件人: Transmissome <yrao@pku.edu.cn>
日期: Friday, January 22, 2021 at 1:14 PM
至: Gang Pei <gpei@sibs.ac.cn>
抄送: <oy@itp.ac.cn>, <mgzhai@mail.iggcas.ac.cn>
主题: 补充:不反对用/咨询诺贝尔奖得主 Re: 正式举报林-裴 (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
 
裴钢主任
欧阳钟灿、翟明国副主任
丁汉等委员
 
为方便贵道德委员会工作,补充几点:
 
1)第一作者应该姓凌,不姓“林”,更正。据传其中文名为凌坤。如果这样,那么涉及的文章应该简称为“凌-裴(1999)”;
 
2)需要重复的核心是要按“凌-裴(1999)”的文章,用同样变异的基因,也就是编码的CCR5受体缺乏同样72个氨基酸(从第36位的亮氨酸到107位的甘氨酸),CXCR4缺乏从第43位的异亮氨酸到114位的缬氨酸(见原文的图1)。用其他的GPCR不能算,用CCR5和CXCR4基因的其他突变种也不是重复原文结果,必须严格用按原文描述的基因;
 
3)重复的实验是原文图3、图4、图5。“凌-裴(1999)”一文号称五重跨膜的突变蛋白功能与正常的蛋白质几乎一模一样。需要重复的是两个突变基因的三个实验,一共六个实验;
 
4)按国际惯例,如此重要的突破性结果,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能重复,裴钢应该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撤稿。
 
5)如果不能重复,是有人造假,还是有无意的失误,需要有专门调查。
 
一般来说,无意可以失误一个、两个实验。如果用失误解释六个实验(两个基因三个功能检测实验)出错,非常难以被接受。应该专门调查第一作者和其他知情作者。应该查笔记本。二十年前的笔记,确实不容易查,可能没有了。但在裴钢实验室有第二篇相关的、但没有发表的情况下,应该好查:问裴钢为什么不发表第二篇三重、一次跨膜GPCR的文章,问第二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为什么不发表这第二篇文章。其中蹊跷,有可能被揭示。当然,出现撒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有人在法庭都敢于被录像记录在案地当庭撒谎。
 
6)裴钢的博士后导师Robert Leftkowitz当年把“凌-裴(1999)”论文投稿给刊物,他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贵道德建设委员会请他主持调查,或者咨询他国际惯例和程序,虽然他们有师生关系,我不反对。同理,我也不反对2012年诺贝尔化学家得主Brian Kobilka主持、参与或咨询贵道德建设委员会的调查。
 
为什么要认真调查?因为今天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中国科学院内有人试图通过歪曲的过程和程序,放走学术不端,这种调查有严重后果,它起的作用等于是定义“中国科学界永无造假”。中国科学院在上次调查过程中,从来没有找过我,据说还有很多正常的国际惯例的程序也缺乏。放跑一个人两个人看起来小事,当“小事”是范例的时候,就是很大的事情。
 
饶毅
2021年1月22日中午1:10补充
 
话题:



0

推荐

饶毅

饶毅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