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谈中国复兴,不可避免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只从科学方面谈的文章为:“知耻而后勇:中国科学百年能否赶上日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39688.html

谈科学,不是说科学就是中国复兴最重要的,谈诺贝尔奖更只是一个侧面。

不过本人不懂技术、不懂产业,乐观其他人更好的文章讨论它们。

出门看到的汽车,日本产遍布全中国大街小巷。

如果2049年,中国产出的汽车占日本汽车的市场率,等于2012年日本汽车占中国的市场率,那时行将就木的老饶可能要半夜笑醒过来。

不过,现在的我,很担心2049年中国车占日本市场仍然很小。

我不懂中日汽车产业,只能看到现象,对技术和产业发展没有发言权。

但是,我从1980年代开始接触过一些日本朋友。了解他们以后有感慨:我担心中华民族的向心力远落后于日本人。

一般的日本人有保护本国工业和产品的自觉性。我在美国时,知道日本朋友在美国买东西首选日货,即使日货价格更高、需要麻烦他到更远的地方购物。如果这不是个例而很多日本人都是这样自觉,那么,即使2049年中国车质量优于日本车、价格低于日本车,中国车还是难以占领日本市场,因为日本人自觉买日产车,而无需什么人号召。而我们中国,上百年来,每逢群情激奋的时候,不乏高喊抵制日货口号的人,激动起来也有人通过砸其他中国人(而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亲友)的日本车来表达“爱国热情”。不过,中国人一般并无保护国货的概念。在此,本人并非表达抵制日货和保护国货的概念,而只是将比较两国民众的实际行为用于预测:到2049年,多数日本人可能仍旧选择不买中国车;

对于这一点,在其他高科技、其他行业,恐怕都有这样的问题:中国产品进军日本时可能遇到对方民众自觉的维护本国产品。

在这一点上,自然科学反而好一点,因为不存在日本人影响中国自己做科学的进度,做好做坏,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的责任,不能怪其他国家。

做好科学不容易,做好技术、产业也不容易。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困难、也有相似的困难。

如果有文化变化,解决跨行业的困难,影响不一定小于各行各业特有的挑战。

 

当然,1972年,没人能够预计到中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能超过日本。

所以,但愿悲观的预计会被未料到的发展和改变而推翻。

话题:



0

推荐

饶毅

饶毅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