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外国人的错误不能掩盖中国人的错误


中国崇洋媚外可能还没绝迹,而中国人的错误让外国人承担,可能也不新鲜。
不过,有些特殊情况却有点奇怪。
中医研究院研究中药的研究员李连达、与他的同事李贻奎副研究员,于2013年1月7日发表博文谈中国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中国人的骄傲》(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50492.html
与李连达是中药研究专家不同,我从来没有研究过中药,但我正好在2011年阅读过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中文文献,并与黎润红、张大庆写过文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其中陈述很多事实。所以,我很奇怪李连达等谈到骄傲的时候只提做过砒霜方面研究工作、但非最重要工作的卫生部部长,却只字不提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最大功臣张亭栋。我觉得这样不妥,因为既显得溜须拍马、也埋没老实人,所以写了《医药界是否应该为“中国人的骄傲”而脸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50567.html )。

1月8日、10日、23日,李连达、李贻奎发表文章继续讨论此事,事实方面主要是李连达、李贻奎两位说明1960年代周、顾两位有做雄黄、硫磺的工作。我在8日、24日回复,说明1960年代的工作确实挺好,但并不改变张亭栋1970年代工作最重要的事实,雄黄等没有成为单体化合物、其中起作用的分子迄今不明,而张亭栋的工作明确了三氧化二砷是起作用的化学分子。事实上,砒霜能推广到世界、雄黄不能,主要也是因为是否有确定的单体分子。李连达、李贻奎强调中药变成化学药需要多个学科、很多人的工作,我也指出,这样的说法对一般来说有道理,但不符合砒霜发现的个例。

我以为,事实讲清楚后,就可以结束了。

有趣的是,1月29日,李连达、李贻奎两位老师改变讨论的内容和方向,转而说“饶教授认为美国癌症基金会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授予王振义、陈竺二院士有两个错误:其一是发现砒霜治白血病的“最大功臣”张庭栋教授应该获奖而未授奖;其二是不同意获奖者“对作用机制做了高水平的研究并有重大发现”的评价,既非“最大功臣”,又非高水平工作,达不到“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的水平,为何授奖?”。
这样的说法很好玩,因为这编造了事实。
不仅我从来没有谈过美国发奖的问题,而且李连达、李贻奎两位老师此前的文章也没谈过美国发奖的问题。
我的文章依据史料谈砒霜研究中的事实,以期更多中国人养成尊重事实,尊重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学者。
讨论李连达、李贻奎文章中的问题,怎么变成美国人的错误,令人疑惑。我中文不好,完全不能更上这样的逻辑变更。
如果李连达、李贻奎认为用外国人发奖可以支持他们的论点,可能也不值得提倡。外国机构对中国的工作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做出不够客观的决定,原因是他们不能读中文文献。而问题更大的可能是:能读中文文献的人没有实事求是,有时可能还故意埋没了中国的老实人。

中国工程院优秀的人太少了、不是太多了
对于我批评工程院研究中药的院士李连达不足够了解自己领域的工作,混淆自己领域工作的主次,李连达不是以事实说明自己有道理,也不在事实面前说我现在才知道,而是说很多人做研究,排名不重要。如果张亭栋的工作很不清晰,有很多相近的工作,那么这种说法貌似可以。但是,事实很清楚,今天还活着的中国人,研究中药最成功的只有两人:张亭栋和屠呦呦。如果尊重事实就会承认张亭栋的贡献,如果拒不认事实,那么是什么问题,可能读者自有公论。
张亭栋年龄比李连达大,而他研究中药的贡献恐怕只能说大于、而非小于李连达。李连达颂扬中国做砒霜的工作,却坚持不给张亭栋的工作以合适的认可。
我这种中文很差的人都知道有个名词“数典忘祖”。我希望李连达和以前埋没张亭栋的人良心发现,在大众瞩目的时候能改正错误,使“数典忘祖”这个词不适用于李连达和其他人。
我相信,与张亭栋一样研究治疗白血病(特别是APL)的上海血液研究所的王振义和陈赛娟老师,完全清楚张亭栋的贡献,也会认为张亭栋的贡献远大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大多数现有成员。
李连达称“中国工程院每次增选的候选院士约有500多位,都是学术水平很高、贡献很大的杰出学者”,恐怕有成千上万知情人会捧腹大笑。
今天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远非高水平人太多,而在有些领域还处在“猴子称霸王”和“滥竽充数”的冷酷现实,伴随武大郎现象也非罕见。
当然,有些领域这些问题少一些,特别是尊重智力的数学和物理学科。
 

话题:



0

推荐

饶毅

饶毅

27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