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资学术人才引进后,起什么作用?可能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做好学术。
第二,改变学风。
第三,支持青年。
15分钟不可能讲很多,只讨论“改变学风”。
中国从古代到近代都有一批人和一部分地方有非常好的传统,国际学术界有较好的学风。中国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努力想把学风搞好,但是,毋庸讳言, 现在整个情况是:中国目前学风相当成问题。
国内一 直有些人在努力搞好学风,回国的人应该加入此行列。可以说,目前风气是否能改好、多快改好,海归应该负很大责任。尽管风气恶变有多种原 因,有些不是海归造成的,但到现在,海归影响中国科学和教育的部分政策和大部分运行。那么,今后责任很明确,不分海归非海归,要联合起来改变学风。
既然千人计划引进的人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虽然学术水平可以不同(可以到国内不同机构起作用),但是共同经历和体会了国外已经形成的较好标准、学术规范和学术风范,就更应该把优良学风带进来。
现在,有人回国的时候,很多人劝他学不良作风。而极少人被劝他坚持优良学风。如果年资高的人不 带好学风,而积极拥抱不良学风,那么,就成为改良的阻力。如果要感慨,可以说:这是什么世道?教人做坏事还是好心。
我希望,造成一种舆论压力,大家都问问回国的人,是否坚持优良学风?
改变风气可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无需大规模、不必轰轰烈烈,也无需行政职位。课题组的运行模式、课程设置、讲课和考核的模式,带学生的方式、 与学生的交往,都可以带来风气的变化。
学风有哪些问题?这里列了10个。不同人有不同意见,这10个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还有哪些?
1、功利vs智趣。华人文化对智力和趣味的追求尚需加强。目前中国学术界功利性很强,有时学术被庸俗化。比如,急功近利的中国科技和教育界(包括部分海外华人),有一群“手指专家”:他们不能参与、也不能影响国际科学界,但自认为可以做中国科学界的评议大师;他们不用脑子评判科学的内容,而醉心于掰手指计数科学论文,以“神指功”评定中国的科学和科学工作者。
我也常说,国外学术活动的时候,老师基本都来,而国内有很多教授(很可能超过90%)长期不参加学术活动,而热衷参加打着学术幌子、实质搞关系的会议。
回国教授不能迎合浮躁浅薄的要求和舆论,而应尽自己最大努力,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个人特色,做出有创意的工作。
2、短平快vs长高慢。中国并非一直短平快。如果两弹一星的先驱短、平、快,不可能成功。那批人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做出了大事。而现在16个大专项做法有极大问题的。目前做专项的, 至少是做三个和生物有关的专项(转基因动植物、新药、传染病),可能挂羊头卖狗肉的占了不少。是要做国家需求,但是不能用两弹一星的口 号,但具体做的方法相反。如果专家获得重大专项支持,就要学两弹一星,其他什么都不要做了,专门发明出新东西。不能拿了做应用的钱,用来做一般研究、发论文。论文容易,而大的应用难。做出的新药需要能占领市场,而不是新的化学结构就可以交差。
中国学术界需要一批人能够不怕压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慢慢带起来,不管做院长所长、还是做教授,都可以影响一批人。在自己的实验室,在自己的系科里面,在自己同行中。这是慢而重要的事情。
3 、惟利是图vs惟学是高。也许有些人已经忘记了学术之本, 蜕变为利用学术的包工头、商人和政客。比较惊讶地听到,有个单位对引进的人说,如果他为单位争取到多少经费,单位就给他个人一定数量的报 酬。我希望传言错了。如果有证据,应该公开批评。
4 、本位vs合作。在有学术的国家中,中国也许是本位主义最严重的国家。不同单位常常恶性竞争。合作难以进行,常常失败。我很高兴一公和我多次合作,而不是加剧两校的、有时带有幼稚成分的竞 争。
5 、个人意气vs职业行为。中文没有对应professionalism的词汇,因为中国文化缺乏这个概念。国内和海外华人,讨论学术也好、讨论事情也好,可以很快变成讨论人,把对公事的讨论变成个人恩怨,甚至是对人的攻击,变成一辈子的矛盾。
6、 以我划线vs以公为准。一些个人,有些是领导、有些是平民,以我划线:是否支持我的某个事情和观点、是否给我带来好处,而不讲道理、不看事情的优劣。武大郎开店没有灭绝。有些单位只支持比自己年轻的人,只支持比自己差的人,排斥优秀的人。一群低水平的人不约而同地联合排斥优秀,是目前中国可以发生的怪现象。
7 、自卑vs自信。近代中国,包括目前中国科学界,有很重的自卑情节,没有自信。一些海外人士没有自信,对中国批评不是希望改进,而是自暴自弃。我还听说,国内有个研究机构,有时以民族主义为口号, 但选课题的时候,却按国外机构说的做。
8、跟风vs定力。有些在国外的华人跟风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是主流,而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回国以后, 一些人迎合“国情”,以时髦、权力大的人为榜样,放弃自己的是非、优劣判断。
9、 讨好与滥批vs批评与建设。众所周之,传统中国文化缺乏学 术批评。现在有一些,但尚未健全。一方面仍然缺乏学术批评,即怕得罪上级,也怕得罪同事同学。还有些人鼓励大家批评,但批评到自己就受不了,重演“叶公好龙”。另一方面是把正常的学术争论变成过分攻击。有个年轻人说某某某学术造假。仔细看其内容后,是一个很好的学术批评,但不能因为会批评了就无限夸大、上纲上线说人家造假。所以,中国尚需冲破讨好和乱批两个极端,建立起正常的建设性的学术批评文化。
10 、任人唯亲vs任人唯贤。在中国学术界任人唯亲还是问题,比上面9个问题可能稍小一点。任人唯亲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把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引进来,现在不多。更常见的一种是提拔同学、学生、或拍马的人、唯唯诺诺的人。不支持比自己好的人,不支持对自 己有意见的人,不支持有个性的人。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任人唯亲的单位最后都垮掉。因为这种单位水平被最大的领导一个人限制住。此人再伟大也要退休,也要死亡。任人唯亲建立起来 的机构,等学霸退出舞台后,留下一个烂摊子,因为其提拔支持的多数是拍马屁或者是没有水平,即使有水平也是有问题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学术做的好,马屁也拍得好,绝大多数人不能共用这两种水平。所以,这种机构最后多半是烂摊子。
先谈这些,总体意思是: 要有学界舆论,激励已经回国的和将要回国 的,发扬好的学风,要不然他们就很容易被反面教育所感染。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