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3年11月27日 08:30

科研小环境建设

科研小环境建设

求是基金会2013年颁奖典礼的论坛

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

时间:2013928

发言:鲁白、施一公、饶毅、贺福初、邓宏魁、杨振宁、韩启德、王晓东、曹雪涛

 

一  科研小环境的建设,脱离不了背后的国家大背景。大环境是否容得下小环境的改变甚至是突变?Panel讨论的第一个课题便是:中国国情。什么是中国国情?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学界如何看待中国科研环境的变迁,如何推动其进步?

 

鲁白(以下简称)...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1日 09:32

头脑风暴 2013:中国科教界如何避免演绎“甄缳传”

 

节目以“中国科技 离诺奖有多远”播出

 

博文标题为博主在节目中的讨论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1日 09:07

我国转基因政策的矛盾:产业利益给其他国家过多

转基因作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安全性:食品、生态和产业。

       制定相关的政策时,一般人关心食品安全,国家关心对本国产业和本国食物自主的影响,人类还要关心大量种植某种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政府决策机构和很多相关者,非常清楚应该针对具体转的基因逐个审批产品,而不是一概反对和支持。

       一般人得知美国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事实后,大多数也不会特别担心经过审批的转基因作物...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12日 08:51

忠孝有时不能两全

忠,狭义也可理解为任公职时做好公事,少为自己着想、必要时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

      孝,推广可不限于照顾家人,而可以是关心和支持自己的学生、团队。

“愚忠”致“不孝”

       我来北大进入了第7年,发现有件事情导致忠孝也不是所有时间都能两全。

       迄今,我实验室空间是学院最差的两个课题组之一。我有两间大的实验室,其他是放仪器、养果蝇之类的小间。两间常规实验室不在一起,其中一间在厕所隔壁,一间...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24日 08:54

专访:学术掌权者不能慷国家之慨

2007年,应北大之邀自美国西北大学回国的饶毅,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作为一个科学家饶毅在大众视野里不算陌生--2011年落选中科院院士后他发出“永不参选”宣言;2011年在博客上明确表示支持转基因,并连续以多篇文章反驳“反转”斗士郎咸平;2013年的8月3日,他赴美陪家人而未出席学院毕业典礼,写下了引发广泛认同和争议的“家庭第一、事业第二”的毕业致辞。

 

他一直关注中国的科技体制,而作为一个曾担任过行政...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16日 11:10

80年前的协和医学院与世界科学前沿

 1944年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AveryMacLeodMcCarty的划时代研究论文中,引用了当时中国北平协和医学院的工作。

      Avery-MacLeod-McCarty引用了协和生物化学系刘思职和吴宪在《中国生理学杂志》文章描述的制备抗体的方法(Liu and Wu1938)。经协和的老师帮助,查到刘思职和吴宪原文,其方法改进自周田与吴宪(Chow and Wu1937)。

      Avery实验室的Hobart Reimann 在美国开始研究肺炎球菌的转化(Reimann19...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10日 08:55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严谨是基本素质

现代的科技工作,绝大多数与社会相关;

      现代科技工作者,绝大多数与社会相连。

    科技工作者不仅通过自己的研究推进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通过教学培养下一代,也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和文化发表看法和意见。

      有现代科技素养者,在公开发表意见时应有基本的严谨素质。

      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代建立国情研究中心,其核心是科技出身者,而非传统的人文、社科人员,有大学也用同类人员成立类似机构,是科技工作者...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10日 08:50

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基础研究通过推进人类认知前沿有时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人类面临的问题通过激发科学研究有时也推进人类认识前沿。遗传的科学问题与肺炎的医疗问题合力推动揭示了基因的物质基础。

科学前沿可以出现不同研究途径的意外交汇。从生物学功能的角度诞生了遗传学:1866Mendel开创遗传学,1880年德国的Flemming发现染色体,1902年德国的Boveri获得证据支持染色体为遗传的物质基础,1910年后美国的Morgan及其学生丰富和发展了染色体...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04日 09:29

卸任辞:尽其心 以事天

我代表本届学院班子感谢自2007年以来师生员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孟子所谓:“尽其心 以事天”。

我们的天是国家的发展,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绵薄之力。

我们真心实意想办法、出措施、花力气,希望促进学院的研究、教学与服务。

在当前动态变化幅度较大的我国历史时期,在有讨论和争论传统的北京大学,我们没有因为讨论或争论而停滞不前,我们知道争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并...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20日 09:07

年轻人不知道的真正“大牛”

  五、六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只要读过报刊都知道的牛人:曾经常在全国人民必读的刊物上叱咤风云、一呼百应,一篇文章可以引导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谈体会、表衷心。

  笔名“梁效”的大牛是一群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大批判组”,其成员是两校教授,包括名教授。文革后,他们本人和子女反复理清与梁效文章的关系。有些人被处理、有些真心道歉、有些情节较轻、有些文革后有新篇章。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这句当时常...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05日 09:54

发育的基因调控

发育的基因调控

贡献主要在于遗传学的美国科学家Thomas Morgan实验室,自1910年代起在其研究过程中就发现了影响发育的基因突变。1930年代至1970年代果蝇研究整体处于相对寒冷期,其他一些生物(如粗糙链孢霉、玉米、细菌、噬菌体等)对遗传学有较大贡献。1950197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Edward B Lewis通过遗传学仔细分析果蝇发育的突变、深刻思考基因的规律。

发育生物学的第一个高潮在德国Wilhelm Roux等开创实验胚胎学的十九世纪后期,第二个...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02日 09:29

我吃过转基因 你也吃过转基因

  在反对转基因的声音中,有一个问题很简单,其答案也很明确。

  这个问题是:你们谁支持转基因,你们先吃,你们的子女先吃。

  从原则上,我支持转基因作物(具体我认为应该在严格检验每一个转基因作物栽培对环境的安全及其产品对人的安全,之后批准种植,批准食用),我也愿意回答以上问题:我和我的孩子肯定吃过转基因食物,而且都十几年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华人,海内外的、也包括所谓反对转基因的华人,恐...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23日 09:22

袁隆平与转基因作物

2010年,袁隆平80岁时出版的《袁隆平口述自传》在215页对转基因农作物有明确的意见:总而言之,我认为,转基因生物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在该书的214页,袁隆平肯定了我国每年进口2000多万吨大豆用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并无安全性问题。

在该书215页,袁隆平说说将光合作用效率高的玉米C4基因转入水稻后,光合效率和产量都提高,米质也很好,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用来做主食。因为玉米也是粮食,C4基因全无毒性。他...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8日 10:18

“电视说话大帅”郎咸平不是“学术骗子”

2013年初,《中国科学报》发表记者张林就转基因问题对我的专访(全文附后)。   这是2012年的一次采访,问到有关方舟子在微博中说我曾说过郎咸平等是学术骗子,我觉得:也许微博太短、也许时间急促、也许理解不同,方舟子的理解不等同我的意思。   我需要说明:我不认为郎咸平是“学术骗子”。   以前, “说话大帅”郎咸平在电视上公开宣称广西大学生精子下降与转基因应用有关。   在转基因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方面...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12日 09:13

家庭第一事业第二

----201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致辞

 

2008年,我第一次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致辞:“你们的幸福是母校的自豪”;2009年致辞全文六个字:“我想、我试、我乐”。

今年,我给大家致辞的主题是8个字:“家庭第一事业第二”。

2013届本科毕业生与我的家庭有特殊的关系,你们和我女儿上大学的年代相同。我今天只能连线、不能在生科院现场,是因为要与女儿、儿子在他们小时熟悉的家中团聚。同学们今年最大的典礼仪式是...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03日 09:39

好朋友

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暂不定义时间和地域的范围),华人文化有一个很糟糕的习俗:越是与自己近的人,越是妒忌。

一个健康的社会,年轻人应该不仅希望自己有好朋友,而且希望朋友做的好,为朋友高兴。

而目前中国社会在这方面还很欠缺,问题在多个层面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有些父母经常告诉孩子:“看人家谁的孩子多好”;有些老师告诉学生:“看人家那个班多好”;有些学校告诉师生员工:“看人家隔壁学校多牛”。有些人对于某...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30日 10:07

饶有性趣(3):卿为谁狂

饶有性趣(3):卿为谁狂

两性生殖的动物需要决定偏好何者。

哪些分子可以控制性偏好这一基本行为决策?这是理解异性恋的必要基础。

最迟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学者们就对性偏好的多样性感兴趣。对人类性取向和多种动物性偏好的观察发现:并非每一个动物都偏好异性,表明性偏好的多样性可能有进化的理由。

已知影响性激素、或嗅觉的分子能影响性偏好。直接或间接调节性激素可以影响包括性偏好在内的性行为,但性激素作用较为广泛,包括影响一些器官和组...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28日 16:03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作用的发现

化毒为药: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作用的发现

(本文英文和中文分别发表于2013年《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的英文版和中文版)

Rao Y, Li RH, Zhang DQ (2013). A drug from poison: how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ATO) o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was discovered.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56:1-8.

饶毅,黎润红,张大庆

摘要: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被视为对...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16日 09:19

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

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对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是:中国学生很聪明善于动脑,但实验差不善动手。

比较中国和外国不是很容易,而且人群中各种人都存在,不能一概而论所有中国人,比较是看整体有无倾向。

中国社会流行很多对自己的误解,其中有些是为了给自己打气,有些是因为在不了解、无比较的情况下结论先行,有时特例也造成错误印象。

认为中国学生“动脑行而动手差”是有社会影响的一个误解,比如导致有些老师过分强调实验技...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09日 08:59

老兵不死:百年亿蝇为哪般?

研究果蝇有什么意义?

几毫米长的昆虫,为何一百多年活跃在生物科学研究的中心?

一文不值的蝇子为何今天还是数以千计博士教授养家糊口的道具?

脑中有百亿神经细胞的人为何还不理解仅几十万神经细胞的果蝇?

1933194719952011年四次诺贝尔奖分别给六位研究果蝇的科学家,果蝇研究今天仍兴旺。

麦克阿瑟将军所谓“老兵不死”,对果蝇研究似亦适用。

并非罕见:国内轻视科学国外误判果蝇

中国文化长期存在轻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