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为《细胞研究》鼓掌:有关耿美玉为通讯作者的论文事件

中国出版的英文的学术刊物《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引进曾任美国《细胞》杂志编辑成员之一的李党生后,他带领的编辑部不断进取,并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而国际化,显著提高。
2019年10月,《细胞研究》杂志发表Wang等的论文,前四位作者为绿谷药厂成员,责任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
不少人私下质疑这一论文,但公开质疑的很少。
有鉴于此,2020年3月14日,在迹象显示中...
中国出版的英文的学术刊物《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引进曾任美国《细胞》杂志编辑成员之一的李党生后,他带领的编辑部不断进取,并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而国际化,显著提高。
2019年10月,《细胞研究》杂志发表Wang等的论文,前四位作者为绿谷药厂成员,责任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
不少人私下质疑这一论文,但公开质疑的很少。
有鉴于此,2020年3月14日,在迹象显示中...
撰文|John Cassidy
编译|张玥
教育是人类进步与繁荣昌盛的基石,特别是高等教育,这也许是绝大多数美国人多年以来唯一能够达成的共识。
但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状况下,逐渐增长的高等教育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堪重负。因此,大刀阔斧地改革高校教育,降低高等教育成本也已成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竞争焦点。希拉里·克林顿、马丁·奥马利、伯尼·桑德斯三位民主党候选人都纷纷提出方案,力求改革助学贷款计...
体制与文化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改革:一般大家注重的体制改革确实重要,但文化习俗也有很大的影响;体制需要文化基础,假如体制设计好了,但很多人按不良习俗行事,那么体制可能“法不犯众”、难以一时改变现状。
例如,国家近年因为希望推动教育、科技方面的改革而开始了“2011计划”,明确要求以改革的模式带动学科之间的交叉、或单位之间合作、或教育与研究协同、或研究与产业协同。有些单位按此精神努力,有些单位...
一般来说,中国读书人讲体面,中国人讲羞耻。
这些基本准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有些人群中丧失殆尽,其实文革后这种人也未绝迹。
不久前,我们看到清华大学教授、国情研究所所长胡鞍钢,公开推崇其所谓优于美国单总统独裁制的中国九人集体总统制;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侯惠勤在《红旗文摘》发表的宏文。
侯教授的论点甚为精彩,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不学习不知...
虽然我国百年前已结束沿用时间和规模领先世界的太监体系,迄今尚未绝迹作为文化习俗、个人行为的太监化倾向。
因其严重性和普遍性不一定被广泛认识到,反而不时以不同面貌被“发扬光大”。在有些时候、有些范围,太监化过度可以毒害社会的健康。太监化的人和行为泛滥的国家难以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什么是“太监化”?没有人格、不负责任地讨好强权,没有是非、不择手段获得物质利益,没有理想、不利集体而寄生于...
科学的宅男宅女可以盯着计算机,也可以老套点捧着纸质的科学期刊。
通过科学研究的刊物读原始论文和综述等文献,首先是学习的一步,是学术成长的必需;其后成为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自然科学研究者来说不是例外而是常规,停止读文献之日基本是退出科学前沿之时。
读文献时,可以经常想其他人的文章与自己目前的研究能否有关系,也可以想文献对自己以后的方向的影响。经常这么要求自己可能从文献得...
人物=P 饶毅=R
P:2013年,你主动辞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职务,为什么?
R:现在可以说了,我于2007年接受院长职务的条件是所有副院长都由院长任命,(还有一条目前不便说、可以等几十年后)。这样,院领导团队就有明确的责任制,而不会出现目前中国很多地方副职任命不是由正职决定,从而埋下领导团队不和的种子,也避免院长推卸责任说没有做好工作是其他人任命副院长的问题。
我卸任时学校竞争性招聘下任院长,并且...
我生活的江西南昌到1970年代不仅肉类缺乏,而且蔬菜、中秋月饼要定量,每年春节才有按家庭人口供应的所谓“年货”,不过是目前常见的腐竹、香菇、木耳、冰糖等。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远离了经济崩溃的边缘,经济很繁荣,成就来自很多人多方面的推动。
高考
我瞎猜,邓小平被整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能上大学可能也很心疼。虽然他两个最小的孩子在1977年前都上了大学,但还很能体会全国家庭都希望孩子能有高等教育的...
恍如隔世:曾几何时,沈从文小说描述我国农村以石沉的私刑处理两性关系;今天,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用现代化的网络公开处理“个人生活作风问题”。
虽然还不能比林彪同志几十年前在会上展示对妻子的证明书,但2010年代可以这样发这个通报也令人叹为观止。
还要轮回多少年?
在中国很多单位都面临涉及公事与私事之间界限的问题。我任院长期间曾处理过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处理好了,但发现其实学校和全国都无相关规则,我...
转基因考验中国媒体(附1 答司马南 附2 答崔永元)
转基因食品安全在国际科学界有普遍的共识;
中文反转基因的人没有一位分子生物学专家。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舆论并无政治立场和偏向;
转基因安全与否是无关政治立场的科学问题。
转基因提供中国媒体证明自己有质量的机遇;
中国媒体可以通过转基因问题提高基本水平。
毋庸讳言,中国的媒体和从业的媒体人恐怕普遍...
自回到中国以来,饶毅常受到特别关注的教授。在实验室里,他从分子层面研究动物的行为,但生物学界之外的人更多看到的不是基因、细胞和瓶瓶罐罐。
饶毅在江西长大,二十出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到美国去读博,做研究,后来在美国大学教书,一教就是十年。2007年他回国时,距离离开中国已经22年。他回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成了一件受人关注的事情,他原来因为批判中国科研体制的诸多针砭与众不同,全时回国投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