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基因

谈中国复兴,不可避免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只从科学方面谈的文章为:“知耻而后勇:中国科学百年能否赶上日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39688.html )
谈科学,不是说科学就是中国复兴最重要的,谈诺贝尔奖更只是一个侧面。
不过本人不懂技术、不懂产业,乐观其他人更好的文章讨论它们。
出门看到的汽车,日本产遍布全中国大街小巷。
如果2049年,中国产出的汽车占日本汽车的市场率,等于2012年日本汽...
中国明确提出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达到这一目标无疑要有信心、有热情、有努力,但也需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实际状况,看到困难和挑战。
在2049的宏伟目标中,最有公认标准的无疑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本文从科学方面提供基本资料,显示我国的科学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今后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冷酷的现实面前,我...
2012年11月13日,新的生物学刊物eLife发表论文:中国科学家攻克了一个长期困扰国际科学界的难题,而这一基础科学问题也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相关。
过去,世界和中国忽略了198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条件艰苦时代做出重要贡献,我们赞叹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严瑞琪和苏建家等、北京第二传染病院的余昌晏等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庞其方等建立乙肝动物模型;
现在,我国已经有条件和能力改革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提供适当环境,让...
理智的人们会问,是否有必要和不懂科学的人争论科学问题?
其实,转基因在中国的问题,不是科学内部的争论,而是科学以外有少数人专门用政治帽子吓唬官员,用无理取闹和法律纠缠吓唬科学家。
在我以前一些科研工作者多方面耐心解释了各种传言的荒谬,并详细地进行了科普,即使一般网站(wiki和百科知识)对转基因也都有介绍。华人社会对转基因不是进行科学争论,而是泛政治化,以立场代替事实,以恫吓威胁对付每一个出场解释的...
在诺贝尔奖公布后,讨论相关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公众了解科学、科学界重温研究历程、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工作。
2012年化学奖的问题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近9年来6次发给生物方面工作,虽然委员会有生物成员,仍经常出问题,今年的化学奖也不例外。
与今年化学奖相关的,有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很重要:日本的Kimura和美国人Hargrave。虽然他们被委员会忽略,他们的工作重要性不亚于今年得奖的Lefkowitz。
虽然Lefkowitz研究GPCR...
有一种思潮,认为日本不怎么样;
有一种观点,认为勿须借鉴日本;
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瞄准美国。
本文的核心不是如何获得荣誉,是人们如何做出对国家、对世界有意义的重要工作,科学贡献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有共识的问题。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日本仍遥遥领先中国;日本有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优点;日本的顶尖大学是世界的顶尖大学,我们的大学不仅远离美国的哈佛、耶鲁和英国的...
我们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不时地肯定化学和生物交叉的工作,比较常见的是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工作,有时也给分子生物学。
从2003到2009之间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5年给生物学研究:2003年钾通道的结构和水通道,2004年蛋白质降解,2006年基因转录的结构生物学研究,2008年绿色荧光蛋白,2009年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结构。
结构生物学占了很大比重(2003、2006、2009)。
我们也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经常犯错误,...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
我曾在02年和10年介绍过他们的工作,认为他们的工作值得获得诺贝尔奖:社会上,常见关注男女间性关系,不过一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科学上,稀有研究同性间性行为,却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学机理。
性向(sexual orientation)与性选择(sexual preference)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性向是指一般稳定的、内心的对性追求对象类型的取向,性选择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可以研究人类的性向和性选择,也可以研究动物的性选择。动物与人类性选择相关多高,动物的性选择与人类性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