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2年12月31日 08:50

美哉基因

美哉基因   1) ET

      原位杂交显示表达在爪蛙早期胚胎眼睛的转录因子ET之mRNA(当时命名为ET因为它含T box,而表达在眼睛)。该图片发表于Li HS, Tierney C, Wen L, Wu JY and Rao Y(1997)Development 124:603-615。 在不同时间ET表达的模式提示:在最早期,两个眼睛起源于同一个形态发生场,以后分开的原因是两眼中间部位失去成为眼睛的潜能、变成其他结构。这一分离发生在外胚层,需要中胚层中线部位来源的信号,...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3日 01:01

触目惊心的海不归

2012年,中国科学院出版了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有老科学家给了我一份。

牛满江是197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在美国有工作期间没有全时回国工作,不过在当时对中国生物学界影响很大。

专辑内容包括: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美国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戴维森教授评牛满江的工作、对牛满江先生的工作的一点看法、邹承鲁谈学术腐败(摘录)、xxxxx访谈录、xxxxx谈牛满江等(xxx为我的删节)。

我2007年...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1日 09:30

不知中国汽车百年能否遍布日本

谈中国复兴,不可避免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只从科学方面谈的文章为:“知耻而后勇:中国科学百年能否赶上日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39688.html

谈科学,不是说科学就是中国复兴最重要的,谈诺贝尔奖更只是一个侧面。

不过本人不懂技术、不懂产业,乐观其他人更好的文章讨论它们。

出门看到的汽车,日本产遍布全中国大街小巷。

如果2049年,中国产出的汽车占日本汽车的市场率,等于2012年日本汽...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0日 08:56

知耻而后勇:中国科学百年能否赶上日本?

知耻而后勇:中国科学百年能否赶上日本?

中国明确提出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达到这一目标无疑要有信心、有热情、有努力,但也需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实际状况,看到困难和挑战。

在2049的宏伟目标中,最有公认标准的无疑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本文从科学方面提供基本资料,显示我国的科学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今后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冷酷的现实面前,我...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04日 09:07

奇树璀璨知谁栽

奇树璀璨知谁栽

 学术和研究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栽树”。

2012年11月3日上午去世的顾孝诚老师,为北大生命科学栽了好几棵,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多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努力而成、迄今仍在起良好的作用。

1930年出生的顾老师,从1940年代末起到北大生物系学习、工作了六十多年。1970年代,她曾参加分析胰岛素晶体结构的工作。现在用计算机做的工作,她们那时用计算尺做。英国196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orothy Hodgkin的传记中,有一张Hodgkin于1...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30日 09:04

肝炎研究的突破与科研体制的改革

2012年11月13日,新的生物学刊物eLife发表论文:中国科学家攻克了一个长期困扰国际科学界的难题,而这一基础科学问题也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相关。

过去,世界和中国忽略了198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条件艰苦时代做出重要贡献,我们赞叹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严瑞琪和苏建家等、北京第二传染病院的余昌晏等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庞其方等建立乙肝动物模型;

现在,我国已经有条件和能力改革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提供适当环境,让...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27日 09:15

科学的争论

科学有讨论和争议是正常现象,为进步所必需;   实验科学最后结论不取决于雄辩,而在于事实。   DNA双螺旋模型提出者之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英国的Francis Crick曾说过“客气是合作的毒药”、“批评是科学友谊的高度和衡量”。   似乎也可以说“客气是科学讨论的毒药”。   一个好的实验室应该最强烈的批评出自于实验室内部,这样才能把好质量关,而文章正式发表后再多批评也不如内部已有过的批评更严厉...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5日 09:43

“公私同行”的疑问:基因组所和华大基因公司

2003年至2007年,杨焕明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和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是国家事业拨款单位,其所长不仅是国家正规行政体系的厅局级,而且是法人。华大基因是盈利性私人企业,杨焕明也是其法人。   公私两个机构做同一件事情:基因测序。   对“公私同行”现象有所评论可能不是多余。总结经验教训对后来者有借鉴意义。如果是好事,应该树立为榜样;如果可行,会有更多的人争相仿;如果有...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5日 09:40

支持转基因和反对转基因:国际科学和医学团体的态度

1)我支持的是:中国积极开展转基因研究,打好基础、开发优质产品,从仿制开始,逐渐推出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严格检验和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建立转基因商业化的有序途径,批准经过检验的转基因农作物,应用无安全问题的转基因农作物。   我不赞成长期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在两国还有很多矛盾的时代,长期依赖他国农作物潜在有很大问题。如果要改变中国逐渐增加的对外国进口食物的依赖,发展我国的技术是重要的环节。 ...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2日 09:30

我与转基因食物研究和推广的关系

我研究过果蝇、老鼠和人。与我关系密切的学科是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   一般来说,转基因是指将一段DNA引入一个细胞内、或生物体内。果蝇的转基因技术是两位美国科学家1982年发明的, 1980年代中期在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做研究生的时候,我也开始用。在我1990年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含一个转基因实验,到现在我实验室也用转基因果蝇和老鼠,所以对转基因技术不陌生。   一般人担心安全问题的转基...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12日 09:04

就转基因答顾秀林:首先要区分真理和谬误

理智的人们会问,是否有必要和不懂科学的人争论科学问题?

其实,转基因在中国的问题,不是科学内部的争论,而是科学以外有少数人专门用政治帽子吓唬官员,用无理取闹和法律纠缠吓唬科学家。

在我以前一些科研工作者多方面耐心解释了各种传言的荒谬,并详细地进行了科普,即使一般网站(wiki和百科知识)对转基因也都有介绍。华人社会对转基因不是进行科学争论,而是泛政治化,以立场代替事实,以恫吓威胁对付每一个出场解释的...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9日 09:19

扒铁路保龙脉与反转基因保龙种:愚昧岂能延续百年

转基因是科学和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但是,少数华人偏执者通过造谣、传谣,将科学技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影响和蒙蔽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重新上演了反科学的闹剧。   2012年令人担忧,它可能成为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在中国遇到重大危机的一年。大家知道,19世纪火车进入中国的时候,清朝曾有人愚昧到说铁路影响中国的龙脉,鼓动扒铁路、保龙脉。好在那只是一个短暂的、可逆的事件,其后铁道运输为...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9日 09:16

取其精华 去其失误:析2012年诺贝尔奖

在诺贝尔奖公布后,讨论相关的科学研究,有助于公众了解科学、科学界重温研究历程、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工作。

 2012年化学奖的问题

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近9年来6次发给生物方面工作,虽然委员会有生物成员,仍经常出问题,今年的化学奖也不例外。

与今年化学奖相关的,有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很重要:日本的Kimura和美国人Hargrave。虽然他们被委员会忽略,他们的工作重要性不亚于今年得奖的Lefkowitz

虽然Lefkowitz研究GPCR...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2日 08:54

科学奇闻(1):六亲不认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但是,科学的奇闻,首先必需是真实,来源于可靠的人,发表于可靠的刊物,能被其他科研人员重复,绝不同于谣言和人云亦云的传说。   介绍目前缺乏科学理解的奇闻,除了好玩,也许刺激某些年轻人因此对自然好奇、加入科学研究的行列,甚至带来理解的突破。在人类科学进步后,一般人逐渐难以从日常现象中发现好奇而迄今科学没有研究的事物,对于生物学也不仅爱好花草虫鸟而入门。因此,从科学文献中发...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5日 09:08

饶有性趣(2):失恋之后…

饶有性趣(2):失恋之后… 有些行为是天生的,有些可为后天改变;   动物求偶是天生的,经历可变求偶强弱。   谁求谁?一般来说,对后代投入较少(或者不投入)的性别,追求产后对后代投入较多的性别。虽然多数动物是雄性追求雌性,也有例外:少数动物雄性对后代关爱很多,那些种动物的雌性就比较在意追求雄性。   有追求,就有竞争,也有失败,动物也会失恋。   对雄性来说,失恋对个体可能不是好事,但可能对群体是好事,也可能说明雌性比...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2日 09:04

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有一种思潮,认为日本不怎么样;

 

有一种观点,认为勿须借鉴日本;

 

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瞄准美国。

 

本文的核心不是如何获得荣誉,是人们如何做出对国家、对世界有意义的重要工作,科学贡献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有共识的问题。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日本仍遥遥领先中国;日本有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优点;日本的顶尖大学是世界的顶尖大学,我们的大学不仅远离美国的哈佛、耶鲁和英国的...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1日 09:34

旧闻重读《一个可能的诺贝尔化学奖》

我们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不时地肯定化学和生物交叉的工作,比较常见的是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工作,有时也给分子生物学。

从2003到2009之间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5年给生物学研究:2003年钾通道的结构和水通道,2004年蛋白质降解,2006年基因转录的结构生物学研究,2008年绿色荧光蛋白,2009年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结构。

结构生物学占了很大比重(2003、2006、2009)。

我们也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经常犯错误,...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09日 10:26

2012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工作及科学家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

我曾在02年和10年介绍过他们的工作,认为他们的工作值得获得诺贝尔奖:

John Gurdon(英国剑桥Cambridge,UK)和 Ian Wilmut (英国爱尔兰Roslin研究所),核转移,Gurdon是60年代第一个用成体细胞核成功克隆动物(蛙),Wilmut是九十第一个用类似方法克隆哺乳 动物。
{必须增加2006年,日本科学家Shinya ...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03日 11:14

美在科学(1)

美在科学(1)

 


1)  黄与绿

 


当神经遇到蛋白

 

 

左边黄色标记了从一群神经细胞发出多根神经纤维向右投射,右上绿色为分泌Slit蛋白质的一大群体外培养的HEK细胞,绿色细胞被放置于神经投射的路上;

神经纤维本该往右上方直线投射,但因路上遇到Slit而转弯,以避开Slit,这是说明Slit对神经纤维有排斥作用的多个实验之一。

该图片及其对照实验的图片发表于Li et al1999Cell 96:807-818

 

2)  圈与点

 


...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28日 09:27

饶有性趣(1):欲知异性恋 需懂同性恋

饶有性趣(1):欲知异性恋 需懂同性恋

 社会上,常见关注男女间性关系,不过一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科学上,稀有研究同性间性行为,却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生物学机理。

性向(sexual orientation)与性选择(sexual preference)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性向是指一般稳定的、内心的对性追求对象类型的取向,性选择是可以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可以研究人类的性向和性选择,也可以研究动物的性选择。动物与人类性选择相关多高,动物的性选择与人类性向关系...

阅读全文>>